🇺🇸 美國關稅新政追蹤特輯|4/9 起 32% 對台關稅暫緩 90 天!免稅取消倒數中【 持續更新🔥】
- RH 美稅應變工作小組
- 4月8日
- 讀畢需時 8 分鐘
已更新:4月14日

📅 本文為 Return Helper 整理的「美國稅制變動 × 出口解法」追蹤特輯,已於 4/9 更新最新川普聲明:台灣關稅暫緩 90 天、維持 10% 稅率。後續如有調整或正式公告,將持續同步更新,建議收藏追蹤!
自 2025 年 4 月起,美國針對台灣、越南、中國等「貿易逆差國」陸續啟動對等關稅與取消小額免稅額政策,消息一出,跨境電商圈哀鴻遍野。
不過就在 4/9 清晨,美國前總統川普發布最新關稅聲明:針對多數國家(包括台灣)將「暫緩 90 天」對等關稅措施,改為僅課徵 10% 基礎關稅;但中國則被加重課徵至 125% 的總關稅,即刻生效。
90 天暫緩期我該做什麼?兩大方向建議:
👉 對台灣賣家來說,原先預計的 32% 對等關稅在未來 90 天內暫緩執行,等於出現一個「延長版空窗期」,可能是調整報關策略、補貨節奏與出貨配置的關鍵時機。
1. 善用「暫緩期」重新檢視供應鏈與出貨模式:
這段期間可視為一個策略調整的喘息空間,建議出口商盤點以下方向:
是否能將部分出貨改為集中報關、一次性清關?
是否有機會佈局海外倉,減少補貨時的稅務負擔?
商品結構與報關邏輯是否有優化空間?
👉 趁政策尚未全面落地前,做出彈性安排,是降低未來稅損衝擊的最佳方式。
2. 持續追蹤美國對外關稅政策,保留應變彈性:
雖然台灣目前暫獲 90 天寬限期,但整體貿易局勢仍高度不確定。
建議賣家密切留意:
政策是否延期、恢復或上調
DHL、FedEx、UPS 等快遞商的新報關規定
平台如 Amazon/Walmart 對關稅處理的實務變動
⚠️ 只有持續追蹤並提前部署,才能在稅改正式上路時穩住節奏、不被追著跑。
🔍 根據目前政策內容,跨境賣家可能面臨的主要變動包括:
▸ 台貨課稅(4/9 起)
台灣輸美商品須在原稅率上加徵 32% 對等關稅,但不再另外加收原本 4/5 商品的 10% 基礎關稅。
▸ 小額免稅取消(預計 5/2 起)
美國取消中國/香港商品 $800 免稅門檻,改課 30% 從價稅 或每件 $25 美元關稅(6/1 起調漲為 $50 美元)。台灣雖「目前並未取消」,但業界已普遍預備中。
▸ 美製成分是否可避稅?
若商品中「美國成分占比 > 20%」,可僅針對非美國部分課徵對等關稅;若低於 20%,則需就全部商品課稅。不過目前美方尚未公開細則,因此建議預估時以整體商品課徵計算為主。
▸ 關稅調整時間軸一覽
生效日期 | 政策內容 |
4/5 | 所有國家加徵 10% 基礎關稅(部分232條款商品除外) |
4/9 | 川普於 4/9 清晨臨時宣布:對多數國家(包括台灣)暫緩課徵,暫時僅課 10% 基礎稅率預估此「緩衝期」將維持約 90 天,之後可能恢復原訂稅率原本針對台灣輸美商品預定於 4/9 起加徵 32% 關稅 |
5/2 | 香港 $800 免稅額,課徵 30% 從價稅或 $25/件稅金(6/1 起上調至 $50) |
這波新政不只是「加多少稅」,更牽動跨境出貨整體策略:
✅ 商品定價與成本空間重算
✅ 每筆訂單報關與配送邏輯重組
✅ 出貨模式是否能避免逐筆課稅?
✅ 現金流壓力與補貨時效的再評估
✅ 利用暫緩期提前出貨、調整入倉配置,更有效避開未來稅負
如果你正在搜尋「美國課徵台灣關稅怎麼算」、「小額免稅額取消時間」、「DDP 是什麼」、「海外倉怎麼節稅」……這篇就是為你準備的【完整行動對策懶人包】。
🔍 台灣真的會取消 $800 免稅嗎?
雖未被明列,台灣實務已「同步處理」:快遞 vs 郵政系統稅負比較
目前美國正式取消的是「來自中國與香港」的 $800 小額包裹免稅額(即低值免稅),不論包裹價值多少,皆須課稅。
但即使台灣目前尚未明列為第一波名單,實務上 DHL / FedEx 等國際快遞早已同步針對台灣出貨要求預繳稅金(DDP 模式),等於「市場先實施、政府後公告」。
你可能會好奇——不同的物流方式,稅負到底有何差異?
🏣 郵政系統(如台灣郵政、香港郵政)
美國最新規定:每件包裹須課「申報價值的 90%」或固定金額(2025/5/2 為 $75 美金,6/1 起為 $150 美金),擇高者計算。因此,即使商品價值不高,亦可能需繳納高額固定稅。
🚚 商業快遞(DHL、FedEx、UPS)
商業快遞將以以下方式計稅: 原始進口稅率 + 301 附加稅(如適用)+ 額外美方制定稅率(現階段為約 105%)並且必須預先繳納稅金(DDP)
🧭 對台灣賣家的建議:
雖然目前台灣未正式被取消免稅,但由於商業快遞業者已同步實施預繳政策,加上後續政策高度可能延伸至台灣,建議賣家儘早:
• 評估是否可採用海外倉一次性清關後境內配送
• 或調整供應鏈、報關策略,降低風險與稅負不確定性
🔍 政策總覽:你必須知道的關稅變化
政策內容 | 生效時間 |
32% 關稅 | 4/9 起 |
取消 $800 免稅額 | 5/2 起 |
這不只是加價問題,更牽動到出貨成本結構與物流規劃,賣家若不調整策略,將面臨成本壓力與稅務風險雙重夾擊。
✅ 三階段因應策略 × Return Helper 實務解法
🟡 短期(1~3 個月):先止血❤️🩹
搶搭空窗期(4/9~5/1)
出貨仍能享有 $800 免稅額,可透過「拆單出貨避稅」方式將大額訂單分拆為小筆快遞,避開稅負門檻。
啟用美國海外倉(一次性清關)
很多賣家會問:「到底怎麼做才不會每次出貨都被課一次稅?」
其實關鍵就是把商品先集中一次空運進美國、一次性完成報關與繳稅,先進入我們在美國的海外倉庫裡。這樣之後每一筆訂單,就不再是「從海外寄進美國」,而是「從美國本地配送」——自然不會再被當作進口、也不會再被課一次稅。
簡單說,就是:
👉 先清關進倉 → 未來出貨都當作境內配送 → 只繳一次稅、不重複報關。
針對已在美國的庫存立即重整(Local Value Recovery)
若你已有商品滯留在美國(如 FBA 移除商品、退貨、滯銷品),可透過 Return Helper 提供的美國倉處理服務進行「再價值化」。
🙋♀️ 適用對象:已有現貨在美國、不想補新貨但想維持銷售
流程:商品轉入 RH 美國倉 → 檢查、標籤更換、重新包裝 → 出清、組合、轉為 FBM 或重新上架 FBA
✅ 不補新貨、不改物流邏輯
✅ 延長既有庫存生命週期
觀望期的最佳暫時對策✨ 👉 這就是我們的「ReCommerce 在地再價值化方案」
🟠 中期(3~6 個月):調整體質
商品組合優化
提升平均客單價、改推高毛利組合包,避免關稅佔比過高吃掉利潤。
善用政府支援資源
📌 經濟部「關稅因應專案」目前提供 :
補助報關行政費 50%
出口貸款利率減 1.5%
📞 即時諮詢專線:02-2757-7190(外貿協會&經濟部專案服務小組)
🔵 長期(6 個月以上):重構供應鏈與出貨節奏,讓稅務更可控、更高效
🔄 解法 A|
批量訂單跨境出貨(Direct Line)
🙋♀️ 適用:出貨量穩定、有 DDP 稅金壓力但不想提前備貨的賣家
流程:多筆訂單合併裝箱 → 集中一次性清關 → RH 美國倉分揀 → 當地配送
✅ 集中清關後轉為「美國境內無稅配送」
✅ 消費者無需繳稅,出貨地顯示為當地,提升下單信任感

🔄 解法 B|
美國倉現貨直發(Fulfillment)
🙋♀️ 適用:願意預先備貨、希望轉型在地經營的賣家
流程:提前壓貨至 RH 美國倉 → 根據訂單自動揀貨/包裝 → 美國當地配送
✅ 只需一次性進口報關,未來無論怎麼補貨到不同通路,都不需重新繳一次進口稅
✅ 銷售更靈活、庫存調度也不被稅務節奏綁住 (支援 B2C/B2B/FBA 補貨)
✅ 穩定出貨時效,提升品牌形象與顧客滿意度
🔄 解法 C|
First Sale Rule 從報關結構開始節稅佈局
🙋♀️ 適用:尚未出貨、有多層採購結構的品牌商
流程:建構交易鏈文件 → 申報首次交易價格 → 降低進口稅金
✅ 美國官方承認的合法節稅方式
✅ 若你搜尋「First Sale Rule 範例」、「節稅申報教學」,這就是你需要的解法
➡ RH 已與美國報關律師團隊合作,提供一對一文件輔導+流程審核
📩 想了解自己是否適用 First Sale Rule?歡迎 諮詢 RH 專業團隊。
節稅、提效、不中斷出貨,從一場對話開始。

✅ 常見問題 Q&A:你想問的,我們幫你整理好了!
Q1:台灣真的會被取消 $800 免稅額嗎?
目前台灣尚未明列於取消名單中,但由於美國針對貿易順差國調高關稅,台灣因對美順差居高,很可能被列入下一波對象。實務上 DHL、FedEx 等快遞已針對台灣出口啟用 DDP(Delivered Duty Paid)預繳稅金服務,市場已普遍視為高風險區。
Q2:什麼是「拆單出貨避稅」?還適用嗎?
Q3:DDP 是什麼?適合現在用嗎?
Q4:FBA 移除商品還能再上架嗎?
Q5:海外倉真的能節稅嗎?
Q6:First Sale Rule 是合法節稅方式嗎?
Q7:我現在是新手賣家,應該怎麼開始因應?
🎯 總結:Return Helper,幫你打好抗稅型供應鏈底盤💪
我們提供的不只是物流,而是全套出貨佈局策略:
在美現貨處理、再價值化 🛒
跨境直送 vs 壓倉現貨,靈活選擇 📦🌎
First Sale Rule 合規申報、節稅模擬 📄
DDP 稅金試算與轉嫁建議💡
資料來源:
※1 中央社新聞
※2 政策內容更新
※3 經濟部
Comments